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14节(2 / 2)

:“学生已经考虑好了,我要去保定刚刚成立的军校。哦!您就是帝师李谕!太荣幸了,竟在这见到您!我听说保定军校有您的教材,说不定到时比在日本还能多学点东西。”

李谕道:“祝阁下学业有成。”

老蒋向李谕和梁启超行了一个军礼:“后会有期。”

后面还有更多的人要登船,但船员却阻止了:“你们还没有买船票。”

有学生愤愤道:“这鸟地方一分钟也不想待了,我上船补票不行?”

船员说:“当然不行,你们要是上来了,买了票的人怎么办?”

没一会儿,留日学生会馆的几位代表人物马君武、胡汉民以及秋瑾都到了。

一年多不见,秋瑾已经堪称脱胎换骨,她意气风发道:“走!我们都走!”

马君武拦住他们:“不行,这件事在会馆中还没有定论。”

梁启超作为大佬主持大局说:“君武说得对,凡事要商量!留学是大事,不是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的。正好科学巨子李谕到了,你们还是好好再商议此事。”

秋瑾看到李谕,感觉应该卖他个面子,于是说:“好,我就随你们再去会馆争辩一二。”

路上,李谕向梁启超要来了一些材料,看过后不禁苦笑:“这都是误会吧。”

梁启超问道:“误会?什么误会?”

李谕指着报纸说:“一切的反对意见,都是来自报纸上这篇题为《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》的日本政府规定,但日文的‘取缔’与中文的‘取缔’并不是一个意思。”

任何一个上过日语课的人肯定都听过这个说法:中国人学日语,看似全是汉字、很容易学,但稍有不注意就容易误翻,弄成大型事故现场。

此时的《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》事件就是个超级典型。

日本发布这个文件,是受到了清国驻日公使的压力。

众所周知,日本是革命派大本营。

日本与美国有类似的想法,都希望把中国的留学生招过来,让这些未来中国精英亲日或者亲美,将来对他们将大大有利。

这属于持续上百年的阳谋,到李谕穿越前也不罕见。

不过效果其实并没有日美方面理想中那么好。

反正留日的这些人后来大都是坚定抗日的。

留日之所以现在非常盛行,是因为有一个大优势:便宜。

留日一年的学费大概是35日元到60日元,一年最高超不过十五六两银子。

但留欧或者留美那就很可怕了,清廷给官派欧美留学生发放的津贴标准,是每年1200两白银,其中学费每月20两,其他为住宿和差旅。

一年十七八两和一个月20两,再加上吃穿住行方面的费用差距,日本留学的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。

所以即便考不上官派留学,清朝的一些中产家庭也可以负担留日的费用。

但要想自费留学欧美,真心非富即贵才行,一年1200两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
当然,由此也衍生出此后“欧美同学会”看不上“日本同学会”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