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专门的女宾参观席上,有位巴黎的女演员雷蒙德·拉罗什,她同样萌生了当个飞行员的想法。
两年后,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飞行员执照的女性。
不过目前李谕不太想开飞机,早期的飞机坠机率高得简直离谱,开飞机就像一种极限运动。
最起码到一战时期,飞机的稳定性才稍稍好一些。
莱特兄弟的表演挺成功,次日登上了头版头条。整个欧洲大受震撼,顺带着让各种科幻作品的销售更加火爆。
欧洲也真正开始在航空领域发力。
虽然飞机最早是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,不过很快世界航空中心就转移到了欧洲,毕竟此时欧洲的教育和技术储备上还是高一个档次。
飞行表演结束后,罗伊斯和罗尔斯知道李谕不久后要去一趟美国,便邀请他顺路来一趟曼彻斯特,签订一下相关的专利使用合同。
英国人现在心知自己在汽车和航空上都落后法国与德国,所以蛮着急。
反正英国不大,于是李谕答应了。
拿到法国摄影协会拍摄的照片后,李谕和吕碧城先回了趟柏林。
吕碧城是真没想到照片真的能有彩色,高兴得爱不释手。
“我以为只有眼睛才能记录世间美好,一切转眼即逝,原来科学竟然已经可以把缤纷多彩的世界定格住。”
李谕说:“将来还会有彩色的电影。”
“天哪!”吕碧城说,“科技太神奇了,我已经开始后悔小时候无法学习科学了。”
到达柏林,普朗克让李谕去柏林大学以及普鲁士科学院做了几场演讲,都是比较常规的活动。
几天后,普朗克突然又拿着一封信找到李谕,“布达佩斯希望我们出几道数学题目。”
李谕纳闷道:“为什么不找哥廷根大学那些人?”
普朗克说:“不过是中学试题罢了,犯不着告诉希尔伯特。”
“中学试题?”李谕问。
普朗克说:“准确说,是布达佩斯组织的一场数学竞赛,大概有十来年了。去年我代表柏林大学去匈牙利进行学术交流,同意今年组织一些德国的学生前去参加,但需要提供试题。”
李谕反应过来了:“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?”
“数学竞赛是数学竞赛,但怎么成了奥林匹克?”这回换普朗克发问了。
“说明难呗。”李谕笑道。
普朗克说:“我给他们寄过去了几封信,但他们却说我出的题太超纲,根本不符合竞赛标准。正愁着哪,刚好看见你,你年纪轻,肯定还记得中学数学只学了什么,你来出比较好。”
给数学竞赛出题真不是容易事,李谕说:“就怕我也出不好。”
普朗克说:“已经来不及了,反正你拿过瑞典国王的数学大奖,你出没问题。”
李谕灵机一动,正好可以借此熟悉一下这个时代数学竞赛的规则,早点引回国内,发掘一下人才。
至于出题,李谕只能暂时拿出以前看过的几道比较出名的题目。
比如非常有名气的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,——韦神第二度拿到满分的那一届。
当时李谕不知死活翻出来看过,所以印象挺深刻。
数学竞赛的题目很短,还没有忘。
私语
数学竞赛李谕初中的时候参加过,高中并没有参加,但高中参加过物理竞赛,以后要是出物理竞赛题目,他就是一把好手。
不过就算再让李谕出数学竞赛题,前几道简单的也能对付,——直接把高考数学压轴题挑几年难的拿出来,完全够格。
在柏林又停留了几天,期间驻德公使孙宝琦还请李谕吃过几次饭。
孙宝琦是民国商父盛宣怀的儿女亲家,后来在北洋政府时期做过外交总长的高官,大事上还是不糊涂的,恰逢日本提出“二十一条”,他愤而辞去外交总长的职务。
此后,李谕便与吕碧城一同前往英国。
由于英德之间轮渡时间较长,船上还贴心地准备了一些演出,不过竟然是法语出演,原来这艘游轮是注册在法国。李谕听不太懂,只能放弃。
吕碧城问道:“谕哥,你会说英语、德语、日语,为什么不再学法语?”
李谕直接反问:“在京城时,那位法国夫人除了教你钢琴,也有教你法语吧,你感觉怎么样?”
吕碧城想了想:“感觉和英语差不多。”
李谕说:“等你学到数字,可就要难受了。”
“数字?”吕碧城问道,“数字怎么了,翻译过来,不是最好学吗?”
“那是别的语言,”李谕说,“法语的数字逻辑,反正我看见都害怕。举个例子,你知道他们怎么说66吗?”
吕碧城试探着说:“按照逻辑,应该60+6?”
“的确如此,”李谕说,“这还挺正常,那你再猜76用法语怎么说?”
“70+6?”吕碧城问道。
“错,”李谕说,“是60+16。”
吕碧城一头问号,继续问道:“86哪?是不是70+16?”
李谕说:“还不对!86是4x20+6。”
“完全不明白,”吕碧城说,“96莫非是4x20+10+6。”
“no,no,no,”李谕笑着说,“是4x20+16。”
吕碧城快被绕晕了。
李谕继续问道:“你再顺着猜一下97。”
吕碧城说:“4x20+17?”
李谕忍住笑说:“又不对!应该是4x20+10+7。”
吕碧城感觉脑子都快不够用了,“完全没有逻辑嘛!”
李谕还没给她讲法国人怎么念电话号码哪,那才叫人抓狂。
中国人就是一个个数字念出来,法国人哪,是两位两位念。比如077785957697这串数字,法国人这么依次念:
07
60+10+7(77)
4x20+5(85)
4x20+15(95)
60+16(76)
4x20+10+7(97)
如果母语不是法语的人,完全抓狂。
李谕甚至不知道法国人小学一年级怎么学100-3?
怎么看都感觉100-3比4x20+10+7简单吧!
简单吧?
李谕当初有个舍友兼修法语,因为感觉比较浪漫,但学到数字后直接吐槽“简直就像用丝绸优雅地擦屁股”。
难怪电视上法国人留电话号码都是写在餐巾纸上。
太长不念!
不过法国数学还是挺强的,有柯西、拉格朗日、洛必达等一大票牛人。
……
到达英国后,李谕先找到了李四光,他并没有进入美国大学,而是径直来到了英国求学。
不过考虑到他的家境负担不起这么高昂的学费,所以势必需要李谕帮一把。
李四光这段时间在英国没空搞革命,看了不少科学杂志,同时熟悉了一下英国环境。
李谕同他在一家经营下午茶的餐厅会面。
李四光说:“大英帝国不愧世界第一强国,我只在伦敦待了这么短时间,已经感到深深的震撼。我势必要努力学习科学,回国效力。”
李谕说:“英国还是太小,人